校址:丹東市振興區中心北路六號(丹東市政府后側) 網址:http//www.alashendan.com.cn
乘車路線:303、401、k307(丹東職專)221、888、k305(市政府站)
招生電話:2336306 2305573 13358774886 13050376195 18904153331 13591503688 13322162017
免費招生電話:
400-0415-933
丹東市中等職業技術專業學校2019年度質量報告
二〇一九年十二月
目 錄
2012年,經丹東市人民政府批準,遼寧省教育廳備案,學校由原丹東一職專、二職專、財貿中專、二十七中合并而成,是國家重點職業學校、國家中等職業教育改革發展示范學校。
2019年學校堅持黨對一切工作的領導,以“構建和諧校園,打造品牌學!睘榘l展總目標,以“凝心聚力,規范管理,提升內涵”為本年度階段目標,以“質量提升工程”建設為重要抓手,以改革為引擎,以創新為重點,以發展為關鍵,以質量為保證,改革辦學模式,改革培養模式,改革教學模式,創新教育內容,加強師資隊伍建設,完善內部管理,改革評價模式,銳意進取,加快提升教育教學質量和學校整體辦學水平,努力培養更多適用技能人才, 為丹東振興提供支撐,學校辦學特色、育人質量得到彰顯和提高,示范輻射作用明顯。
基于以上背景,對學校2019年的辦學實踐進行總結,形成了年度質量報告。歡迎政府主管部門、行業企業、學生家長、用人單位和社會各界人士批評指正。
遼寧省丹東市中等職業技術專業學校1982年建校,是丹東市教育局直屬的國家重點職業中專、國家中等職業教育改革發展示范學校。學校占地面積80000平方米,總建筑面積63000平方米。其中,主教學樓12506平方米,圖書館3160平方米,實訓基地16497平方米,宿舍樓14557平方米,體育館5460平方米,食堂4084平方米、其他建筑6736平方米。學,F開設機電技術應用、高星級飯店運營與管理、中餐烹飪與營養膳食、計算機應用、計算機平面設計、服裝設計與工藝、美發及形象設計、商務韓語、會計、學前教育、汽車運用與維修等16個專業。學,F有教職員工284人。在校生2509人,是一所基礎設施完備、實訓條件優良、產學研相結合綜合性的職業中專。
學校2013年4月經國家教育部、財政部、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三部委聯合批復為第三批國家中等職業教育改革發展示范校項目建設單位。學校重點建設全面對接區域產業的高星級飯店運營與管理、服裝設計與工藝、計算機應用、機電技術應用4個專業和特色校園文化建設項目,提高育人水平。近年來,全面打造“一個模式、二個中心、四個基地”。即“崗學對接、學訓交替”的人才培養模式,教學任務對接職業崗位的理實一體化課程體系,“做中教、做中學”“教、學、做”三位一體的教學模式;建立專業教研中心和專業技能培訓中心;建立技能人才培訓基地、教師培訓基地、對接企業孵化基地、職業技能鑒定基地。
學校建設完善專業數字化資源庫和學校信息化資源共享平臺。引進和培養在業界有影響,有較高專業技術水平與能力的專業帶頭人,建設高素質的“雙師型”教師隊伍,完善兼職教師制度,落實校企雙向互聘機制,建立穩定的兼職教師資源庫。學校依托職教集團核心作用,努力搭建校企合作平臺,在擴大合作領域和深度融合上下功夫,逐步建立起更加完善的校企合作運行機制,充分發揮改革創新、精細化管理、質量提升、特色彰顯、服務經濟社會發展的示范引領作用。
多年來,學校為國家外交部、商務部、釣魚臺國賓館、北京汽車集團、青島海爾集團等單位培養了上萬名優秀員工。學校更為丹東的金融、服裝、汽修、旅游、酒店、通訊、幼教等行業輸送了數萬名合格的專業人才。同時,學校有數千人考入高等院校繼續深造。
圖1:學校概貌
1.2.1 近兩年學生數、畢業生數、在校生數
2019年,我校招生 931 人,畢業生826人,在校生總計2509人。學校近兩年的招生數、畢業生數、在校生數如下表:
表一:學校2019年學生情況統計表(單位:人)
數據統計 |
2018年 |
2019年 |
招生數 |
920 |
931 |
畢業生數 |
829 |
876 |
在校生數 |
2554 |
2509 |
圖1:學校近兩年學生情況統計圖
1.2.2在校生結構
一是男女結構。男女生比例較均衡。在校男生占63.92%,女生占36.08%,男生高于女生。
圖2:在校生男女生比例統計圖
二是來源結構。我校農村學生占比大幅高于城鎮學生,農村戶籍占80.58%,反映出中職學生家庭情況以農村農民家庭為主。
圖3:學生來源狀況統計圖
三是專業結構。我校學生主要集中在機械加工類、旅游服務類、計算機應用、財經商貿類、學前教育,而服裝設計,美發與形象設計、美容美體等專業人數偏少。各專業學生分布情況見下表:
表二:2019年在校生專業分布如下表(單位:人)
機械加工類 |
旅游服務類 |
計算機應用類 |
財經商貿類 |
教育類
|
交通運輸類 |
其他 |
合計 |
676 |
717 |
367 |
194 |
344 |
0 |
211 |
2509 |
圖4:在校生專業分布圖
1.2.3近兩年學生鞏固率
近年來,全國各地中職學生輟學現象均較為嚴重,據此,我校全員上陣、齊抓共管,開展各種思想教育工作,尤其是職業生涯規劃及理想前途等教育活動,有效的控制了學生的輟學率。2018年學生的鞏固率為98.7%,2019年學生鞏固率為94.97%。
1.3 教師隊伍
學,F有在籍學生數2509人,一線教師230人,生師比10.91:1;其中兼職教師70人,占專任教師的30.43%;雙師型教師60人,占專任教師的26.08%;專任教師中本科學歷223人,占教師的96.97%;專任教師中碩士學歷7人,占3%;專任教師中具有高級職稱64人,占27.83%。
1.4設施設備
學校自2013年啟動示范校建設以來,不斷加大基礎設施設備的投入,通過示范校建設,新增、改造校內實訓室50個,大型設備數增至41臺/套,教學儀器設備總值增至2830萬元。
表三:主要設施設備一覽表
主要設備名稱 |
設備總值 |
數量 |
生均比 率數 |
教育教學儀器設備總值 |
2830萬元 |
|
|
高星級飯店運營與管理專業 |
425萬元 |
|
|
服裝設計與工藝專業 |
508萬元 |
|
|
計算機應用專業 |
572萬元 |
|
|
機電技術應用專業 |
765萬元 |
|
|
商務韓語專業 |
35萬元 |
|
|
會計專業 |
80萬元 |
|
|
計算機平面設計專業 |
50萬元 |
|
|
美發與形象設計專業 |
45萬元 |
|
|
學前教育專業 |
125萬元 |
|
|
汽車運用于維修專業 |
75萬元 |
|
|
中餐烹飪與營養膳食專業 |
130萬元 |
|
|
現代農藝技術專業 |
20萬元 |
|
|
生均實習實訓工位數 |
|
2486個 |
0.97個 |
學校堅持“升學有基礎,就業有技術”的辦學理念,圍繞升學和就業兩個培養方向,狠抓課堂教學,通過品德教育、學生社團活動等,有效提高學生學業水平和綜合素質。
思想政治狀況整體良好。文化課合格率、專業課合格率、畢業率連續兩年100%。專業技能考試合格率較2018年略有提高,原因是多方面的,主要是由于經過幾年的考試,老師經驗越來越豐富,學生已經適應考試要求,同時學校加大了實習實訓各方面的投入。學生體質狀況有所變化,體測合格率為79.3%,尚未達到有關標準。
表四:學生五率情況一覽表
類別 |
文化課 |
專業課 |
專業技能考試 |
體測合格率 |
畢業率 |
合格率 |
100% |
100% |
96.75% |
79.3% |
100% |
學校通過召開學生代表座談會,問卷調查和訪談等形式,讓學生對學校的教育教學、后勤服務、教學環境、業余生活等方面提出意見和建議,不斷改進學校的管理和服務,學校管理規范有序,工作成效明顯。通過調查,校園文化與社團活動滿意度、生活滿意度、校園安全滿意度等均達到99%以上。具體情況如下圖表:
表五:丹東職專學生生活滿意度調查表
調查項目 |
非常滿意 |
滿意 |
一般 |
不滿意 |
住宿條件 |
33 |
37 |
1 |
0 |
餐飲條件 |
30 |
41 |
2 |
0 |
校園環境 |
35 |
35 |
1 |
0 |
圖5:丹東職專學生生活滿意度調查
2019年我校按國家政策規定,對在校生中的農村(含縣鎮、縣城)戶籍的學生免收了學費,城市戶籍學生中,有5%免除了學費,合計2060人,共計412萬元。同時按國家政策規定,為在校生中貧困家庭學生共計344人次辦理了國家助學金,合計34.4萬元。
學校高度重視學生資助工作,努力確保每一個學生均能順利完成學業。根據學校相關文件規定,公平、公正、公開地做好家庭經濟困難學生的評定和補助金發放工作,本年度為家庭經濟困難學生30余人發放伙食補助共計5.9萬余元,通過以上幫扶措施最大程度地使經濟困難學生得以安心學習。
2019年,我校畢業生總計829人,其中升學229人,就業600人。在就業的600人中有589人實際就業,就業率為98.67%。對口就業人數530人,對口率為89.98%。具體情況見表六、七、八及圖七。
表六:丹東市中等職業技術專業學校2019年畢業生就業情況統計表
畢業直接就業學生人數 |
實際就業學生人數 |
就業率 |
對口就業人數 |
對口就業率 |
600 |
589 |
98.67% |
530 |
89.98% |
表七:丹東市中等職業技術專業學校2018年畢業生就業去向一覽表
就業去向 |
就業產業 |
就業地域 |
就業地點 |
就業渠道 |
|||||
去向 |
人數 |
去向 |
人數 |
去向 |
人數 |
地點 |
人數 |
渠道 |
人數 |
機關和企 事業單位 |
377 |
第一產業 |
|
本地 |
442 |
城區 |
469 |
學校 推薦 |
507 |
合法從事 個體經營 |
71 |
第二產業 |
165 |
異地 |
141 |
鎮區 |
100 |
中介 介紹 |
|
其他方式 |
141 |
第三產業 |
424 |
境外 |
6 |
鄉村 |
20 |
其他 渠道 |
82 |
表八:丹東市中等職業技術專業學校2018年度各專業就業情況一覽表
專業類別 |
就業學生人數 |
對口就業 人數 |
就業率 |
對口就業率 |
旅游服務與管理 |
76 |
70 |
98% |
92% |
電子商務 |
27 |
23 |
97.0% |
85% |
學前教育 |
25 |
24 |
100.0% |
96% |
美術設計與制作 |
13 |
10 |
97.5% |
77% |
美容美體 |
41 |
38 |
99.5% |
93% |
服裝設計與工藝 |
8 |
7 |
97.0% |
87.5% |
美發與形象設計 |
20 |
17 |
97.5% |
85% |
計算機平面設計 |
52 |
42 |
98.0% |
81% |
中餐烹飪與營養膳食 |
109 |
105 |
100.0% |
96% |
計算機網絡技術 |
6 |
5 |
98.5% |
83.3% |
計算機應用 |
5 |
4 |
98% |
80% |
商務韓語 |
12 |
9 |
97.5% |
75.0% |
焊接技術 |
8 |
6 |
96.0% |
75.0% |
機電技術應用 |
21 |
19 |
97.0% |
90% |
汽車運用與維修 |
102 |
94 |
99.0% |
92% |
數控技術與應用 |
21 |
19 |
98.0% |
90% |
模具制造技術 |
8 |
7 |
98% |
87.5% |
汽車制造與檢修 |
35 |
31 |
98% |
89% |
合計 |
589 |
530 |
98% |
90% |
從表六中我們可以看出,我校學生就業率較高,為98%,就業對口率較高,為90%。從表七、表八中我們可以看出我校學生的就業去向和各專業就業情況。圖七數據則顯示,學生就業薪酬不斷增高。
圖6:丹東市中等職業技術專業學校2018年度各專業就業薪酬情況一覽表
根據《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找準學校定位,緊貼市場,建設精品,打造品牌,優化教育教學質量與效益,培養德才兼備的能夠持續發展的中等職業技能人才。
具體措施如下:
1.進行專業設置與結構調整優化,形成新專業布局。學校爭取在三年內,通過調整與優化專業布局,逐步形成專業布局合理、專業結構較為完善、質量優良、特色鮮明的專業體系。重點建設學校骨干專業:學前教育、機電技術、汽車運用與維修、旅游服務、計算機應用。發展優勢專業,打造品牌專業,構建以重點專業為龍頭,骨干專業為支撐的專業框架。
2.加強實訓基地建設。
建設好一個與職教辦學相配套的學生技能訓練基地,是辦好職業學校的必備條件。以服務市場為宗旨,以職業能力為主線,以全面的素質為目標,強化生產性實訓,構建“教學工廠”的實訓空間,培養學生德技兼備,在生產一線工作的高素質勞動者和中初級專門人才。加強實訓工作領導,研究確定實訓基地建設和發展規劃,確保經費投入,協調與其他部門的關系,解決實訓基地建設及運行中出現的問題。
3.拓寬辦學思路,擴大辦學規模。
創新校校聯合、校企聯合模式。開展校校聯合,在目前與遼寧地質職業技術學院、遼寧機電職業技術學校合作的基礎上,針對目前行業發展趨勢尋找合適的學校適時開展聯辦新興專業。繼續與知名企業簽訂聯合辦學協議,開展訂單式培養。擴大招生規模,樹立學校品牌。鼓勵學生參加成人高考,拓寬學生提升學歷渠道。增加招生專業,擴大招生范圍,增強學生就業競爭力。在辦好全日制教育的同時,根據社會需要開展崗前培訓、農村勞動力轉移培訓、創業培訓、下崗工人再就業培訓等。
4.打造“雙師型”專業教師團隊,提升整體師資力量。
學校針對專業師資的培養制定專業教師培養計劃,開展在崗教師的繼續培訓工作、專業教師的梯隊建設工作,并從政策上、經濟上給予雙重保障,三年內逐步提高“雙師型”教師的比例。利用三年時間,每年安排80名左右教師外出進修和到企業實踐鍛煉。進一步加強培訓的計劃管理,根據教師特點和專業建設要求,合理安排培訓內容。對于本科學歷的教師,要以學歷進修和業務進修并重,同時考慮技能培訓。對技能型教師,要以業務理論進修為主進行培訓。
5.實施校本課程項目培訓,提升教師隊伍的科研能力。
繼續開展每年一度的校本課程培訓,即每年以教研組為單位,確定一個主題,在全校范圍內進行理論研討與實踐,通過講座、撰寫研究報告等形式,就某一方面的專業問題探究根源、提煉思想、交流經驗。進一步深化理論研討的選題,提升實踐性和科學性,完善活動的組織,提升活動的參與性和實效性。通過多渠道開展校本培訓,指導一線教師全面認識和理解教育科研成果,仔細研究教育實踐轉化的方式、過程和方法,真正為我所用。
6.培養專業名師,帶動專業發展。
要求科研型名師養成研究習慣,以“全面提高教育質量”為中心工作,突出課堂教學環節,以“課堂觀察”為重要手段,激勵教師開展“教科、教研、教學”三位一體的研究,使得科研與教育教學相融合,讓教師在自主參與、個性表達的過程中反思教學行為,提高教學效率,營造良好氛圍,以完善自我、實現價值。抓實課題研究,提高教師素養,發揮“科研型教師”的引領作用。通過切合實際、有特色的課題研究,生成學校文化,組成課題研究團體,形成科研合力,以“名師課題”的方式推出名師,帶動相關的青年教師,實現“課題引領教學,科研打造名師”的目標,催生更多的“科研型教師”。
7.構建德育活動機制,促進學校德育創新,增強德育工作的實效性。
以法制教育和養成教育為基點,以理想信念教育為核心,深入進行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的教育,努力塑造學生健全人格。以基本道德規范為基礎,以職業道德教育和創業教育為重點,突出職業指導,引導學生積極開展職業生涯設計。從培養學生的職業道德意識入手,讓他們形成與本職工作相適應的職業道德觀念,培養起職業情感,樹立職業理想,形成良好的職業習慣和自律意識。以成功教育為特色,廣泛開展心理健康教育。學校心理咨詢室針對學生心理和生理特點,開設心理健康教育校本課程;舉辦心理健康教育講座;開展行之有效的心理咨詢和心理輔導活動,提高心理健康教育水平。努力增進師生交流,促進學生身心全面和諧發展。重視校園文化建設,積極開展文明校創建活動、企業文化進校園活動、各學科技能競賽活動、校園心理劇表演活動、文明風采競賽活動和課外文體活動,創建“文明、向上、健康、高雅、和諧、求實、創新”的校園文化。
8.進一步完善推薦就業體系工程。
學校完善學生推薦就業體系。與當地勞動管理部門、行業協會、企業單位建立廣泛的聯系,多渠道獲取信息,為畢業生提供就業創業機遇。組織各種形式招聘,實現供需見面,為畢業生提供方便、快捷的就業指導和服務。與企業單位訂立就業實習協議,實行試就業,實習期滿后,單位擇優錄取,實現企業與學校雙贏的局面。
我校結合區域產業布局,圍繞四個重點建設專業,立足骨干型專業、關聯型專業和服務型專業三個發展層面,形成了以加工制造類、電子信息類和旅游服務類為重點的三個專業群,帶動了我校專業動態的調整機制。2019年,我校共開設16個專業,具體情況見表九。
表九:丹東市中等職業技術專業學校專業開設情況一覽表
專業名稱 |
主要專業技能 |
職業資格證書例舉 |
汽車運用與維修 |
汽車機修,汽車電器維修,汽車性能檢測,汽車維修業務接待。 |
機動車維修工,汽車維修工,汽車玻璃維修工,汽車電器維修工,汽車質量檢測工。 |
機電技術應用 |
機電設備安全與調試,自動化生產線運行,機電產品維修,機電產品營銷,普通車床加工,數控機床加工。 |
機修鉗工,維修電工,裝配鉗工,工具鉗工,車工。 |
會計 |
企業會計、金融業會計、政府會計、非營利組織會計、稅務代理。 |
會計從業資格證書、統計從業資格證書、銀行從業資格證書、收銀員。 |
計算機應用 |
辦公自動化技術,計算機信息管理,計算機設備維護與營銷、數字媒體技術、平面設計、動漫與游戲制作、網絡與網站技術。 |
計算機操作員、計算機裝配調試員,計算機檢驗員、網絡管理員、多媒體作品制作員。 |
計算機網絡技術 |
計算機網絡安裝,網絡測試,網絡維護,網絡運營管理,網絡技術應用。 |
計算機操作員,計算機網絡安裝、測試、維護、管理應用技術員。 |
電子商務 |
網絡營銷、電子商務物流、客服管理、商務網站維護、網站推廣。 |
電子商務師(初級)、計算機操作員、計算機網絡管理員、物流員。 |
高星級飯店運營與管理 |
酒店前廳、客房、餐飲服務與管理。 |
前廳、客房、餐廳服務員、調酒師(中級)、茶藝師(中級)、咖啡師(中級)。 |
服裝設計與工藝 |
成衣設計,服裝結構設計及制板,服飾手工藝制作,樣衣制作,服裝營銷。 |
服裝制作工,皮革加工工。 |
商務韓語 |
韓語語種的國際貿易,外貿跟單,韓語商務,韓語翻譯,商務咨詢。 |
國際商務單證員,國際貿易業務員,國際商務跟單員,秘書,公關員,電子商務師(初級)。 |
旅游服務與管理 |
旅行社導游,旅行社計調,旅行社外聯。 |
導游,展覽講解員。 |
美發與形象設計 |
美發設計,影視造型設計。 |
美發師(中級),藝術化妝師(五級)。 |
美容美體 |
美容,美體,美甲,水療香薰,足部按摩。 |
美容師(中級),美甲師(中級),芳香保健師(中級),保健按摩師(中級),足部按摩師(中級)。 |
數字媒體技術應用 |
計算機平面設計,二維三維動畫制作,廣告制作,影視后期制作,電腦游戲程序設計。 |
多媒體作品制作員,數字視頻合成師(四級),動畫繪制員。 |
中餐烹飪與營養膳食 |
中餐烹調,中式面點制作。 |
中式烹調師(中級),中式面點師(中級),營養配餐員(中級)。 |
計算機平面設計 |
桌面排版技術,圖文信息處理,平面廣告設計與制作,工程效果設計,數碼照片藝術處理。 |
計算機操作員,多媒體作品制作員,印前制作員 。 |
學前教育 |
幼兒教育的基本理論,基本知識,幼兒教育的基本訓練及保育員工作的基本訓練。 |
保育員,幼兒園教師。 |
一是創新教學理念。落實“做中學,做中教”的教學理念,改變傳統的“以教師為中心、以教材為中心、以課堂為中心”。
二是改革教學方法。運用以項目課程為主導、工作任務為主線、實踐教學為主體的“項目法教學法”、“案例教學法”、“模擬仿真教學法”等新型教學方法,改變傳統實訓教學模式為翻轉課堂。
三是實施教考分離。學校成立了由家長、專業建設指導委員會、行業、實習企業組成的實訓教學考核組織機構,對常規實習實訓、專業技能、就業與創業等進行評價考核。
四是創業創新能力培養。學校堅持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教學模式,在重視專業理論學習的同時,加強了實踐教學的力度,建立以技能訓練為主,實行校企聯合、校外頂崗實習的新模式,注重學生創新創業能力培養。
2019年,我校進一步加大了教師培養培訓力度,搭建了國家、省、市、校四級培訓平臺,促進教師專業化成長,一支師德高尚、業務精湛、愛崗敬業的教師隊伍正在興起。
一是加強校本培訓。以校本研訓為平臺,促進教師的轉化成長。教師研訓課以專業部為單位,按照選題備課、課前說課、上課、評課的方式將研訓課落到實處;學校每學期為每個老師訂一本教育教學專著,老師閱讀,圈點批注,撰寫心得體會,參加校級和市級評選;全體教師開學制訂校本研訓計劃,期末撰寫校本研訓總結、教學反思、教學論文,認真做好研訓過程資料。近兩年我校校本培訓工作效果鮮明、成績突出。
二是教師崗前培訓。新入職教師除參加教育主管部門組織的崗前培訓外,學校還組織校內崗前培訓,主要圍繞教育教學常規、師德修養、如何當好班主任、如何進行教學研究等方面進行專題培訓。
三是組織教師參加各級培訓。學校注重提高師資隊伍的學歷層次、教學水平、教學研究能力和實踐操作技能,堅持以培養為主,引進為輔。近兩年學校共派出70多人次參加省市和國家級培訓。利用寒暑假時間舉行校內教師百余人次下企業學習實踐,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四是推行企業技能大師工作室制度。通過與企業的橫向聯系,一方面實訓課教師可以親臨車間,與工廠的師傅、技術人員和工人親密接觸,學習實用的技術和經驗,回校后就可以把這些新技術、新方法傳給學生。同時,通過合作,學校聘請企業的專業技術人員到學校來授課,指導學生和教師的操作,從而達到學校和企業的共同進步和發展。
五是實施“青藍工程”建立結對幫扶制度。建立結對幫扶制度,實行“1+1”結對培養制度,每位年輕教師由學校指派有高級職稱以上骨干教師、老教師作為其指導教師,通過“傳、幫、帶”的形式使青年教師盡快成長起來。建立實踐鍛煉制度,根據職業教育的特點,學校有計劃地把教師選送到企業、工廠的生產第一線進行實踐,并使之制度化,進一步提高專業教師的實踐經驗和教學能力。同時,還利用每年的寒暑假,邀請專家或技能強的師傅,對專業教師進行集中技能培訓,有效提高了教師教學基本功。
3.4 規范管理情況
學校建立健全各項管理制度,并狠抓落實,努力追求“管理中求規范,規范中求創新,創新中求特色”。不斷創新育人機制,弘揚師德,引導教職工轉變觀念,增強開拓創新,愛崗敬業,教學育人意識。
一是隊伍建設。
加強班子隊伍建設,健全組織機構,做好黨政班子梯隊建設,增強服務意識,提高管理水平和管理效益。進一步建立健全各項管理制度,實現管理科學化、制度化、民主化、規范化。扎實開展師德建設活動,更新師德觀念,規范執教行為,不斷塑造新時期教師形象,不斷提高社會和家長對教師從教行為的滿意程度。嚴格規范師德考核,實行一票否決制。加強德育隊伍建設。進一步強化“德育為先”的思想,構建全員育人的德育體系,健全班主任培養機制,建立班主任資源庫,組建心理健康教育團隊,突出課堂教學的學科滲透,以活動為載體,改進德育方法,提高德育水平。強化常規管理,落實量化考核。
二是教學管理。
我,F有完善的教學管理制度,共計53項。其中:教學常規管理制度33項;考試管理制度5項;體育管理制度4項;培訓管理制度9項;教科研工作管理制度2項。
圖7:教學管理制度
三是學生管理。
學生實行封閉式管理,現有學生管理制度11項,為構建全員育人的德育體系,學校定期與學生交流,開展座談會,幫助學生解決學習與生活中的難題。每學期開展家訪育人活動,加強家校聯系,形成教育合力。狠抓學生文明行為養成教育和做人教育。加強心理健康教育,建立心理咨詢室。改進德育方法,提高德育水平。認真實踐“立德樹人”,努力推行“全員育人”。組建各類社團,豐富學生課余生活,培養學生綜合素養。
四是安全管理。
學校安全工作事關千家萬戶的幸福,是維護社會穩定,推進學校教育順利實施的重要因素。為此,我校形成了校長總攬全局、統一協調,各部門參與、密切配合的工作格局。安全管理與學校德育工作緊密結合,堅持以防為主,積極開展各類安全知識培訓、教育活動,落實各項防衛措施,使創安工作得到全面、深入、有效地開展。先后組織開展了法治教育宣傳、抵制校園欺凌、消防安全、防災減災日、全國中小學生安全教育日、防溺水、食品安全宣傳等專題教育活動。向學生印發有關飲食衛生、用火用電安全、交通安全、假期安全等宣傳教育材料。層層落實安全責任制,制定并與全校教職工簽訂了《安全工作責任書》。認真貫徹落實上級各有關要求,全面加強學校安全教育,通過齊抓共管,營造氣氛,切實保障師生安全,維護正常的教育教學秩序。
五是科研管理。
為貫徹落實《專業技術人員繼續教育規定》(中華人民共和國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令第25號),深入全面提高專業技術人員素質,6月初--11月末,組織全校專業技術人員參加“遼寧省干部在線學習網”《網絡安全知識讀本》的培訓學習。共計265人次參加培訓,合格率100%。根據丹東市教育局《關于加強“十三五”校本校訓管理的實施意見》和《丹東職!笆濉毙1九嘤栆幓,制定丹東職專2019年教師校本培訓手冊。4月初--1月1末,以集中培訓、網絡培訓、自修和各專業輔導等多種形式進行培訓,并填寫培訓手冊。
六是后勤管理。
嚴格執行各項財務支出制度,做好“三公經費”的管理與使用。建好資產臺帳和收費電子系統,明確學校資產使用管護責任。強化對學;、維修、物品采購的監督審計工作,做到合乎程序,使用透明,并接受職代會民主監督。強化班級財產管理,教育引導督促師生,厲行節約,充分提高財產的使用功效。加強對后勤社會化的監管工作,嚴格監管飲食安全,提升服務質量。認真落實好中職生的資助政策,建立詳細信息資料庫,做好貧困生學費減免、送溫暖等工作。積極做好新校區規劃與布局,充分發揮資源的合理利用。
3.5 德育工作情況
3.5.1 德育課實施情況
學校根據課程設置,開齊開足德育課程,共開設職業生涯規劃,職業道德與法律,政治經濟與社會,哲學與人生四門公共基礎課,具體開設情況如下:
科目 |
開設時段 |
周課時數 |
職業生涯規劃 |
第一學期 |
2課時 |
職業道德與法律 |
第二學期 |
2課時 |
政治經濟與社會 |
第三學期 |
2課時 |
哲學與人生 |
第四學期 |
2課時 |
3.5.2 校園文化建設
我校積極營造校園文化氛圍。在校園內,合理、充分利用校園的宣傳欄、教學樓的外墻,走廊、課室墻壁和課室后面的板報墻等作為《弟子規》、《三字經》、《唐詩》、《宋詞》等傳統文化的宣傳陣地,讓人感受到傳統文化教育無處不在。
完善圖書室、班級圖書角,利用板報、宣傳欄、弘揚中國優秀的傳統文化,營造“以人怡人、以文塑人、以文化人”的濃郁氛圍。同學們暢游在書的海洋,汲取著中國優秀傳統文化的精華。
3.5.3 開展德育實踐活動
2019年,我校持續開展以“弘揚工匠精神、打造技能強國”為主題的德育實踐周活動。通過讓學生參與學校德育管理的全過程,強化學生行為規范的養成教育,培養學生的勞動觀念和服務意識;進一步增強學生自主管理能力和動手實踐能力,為培養合格的復合型技能人才打好基礎;顒訂右詠,學生參與率達100%。
3.5.4 開展德育導師育人活動
2019 年,我校實施以 “中華傳統文化”為主旨的德育實踐周活動。扎實開展“中華經典誦讀”活動,通過深入開展“經典誦讀”活動,以《弟子規》、《論語》等經典篇目使廣大青少年了解、熟悉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以“傳統文化大講堂”為載體,深化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激發對祖國語言文字和優秀傳統文化的學習熱情,增強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進一步扎實開展活動,活動啟動以來,學生參與率達100%。
3.5.5 積極開展文明風采競賽活動
2019年學校積極組織參加省級、市級文明風采大賽。在遼寧省第十五屆文明風采大賽中,共推薦五大類五個項目參加比賽。在省級競賽中我校獲得了3個一等獎、2個二等獎。
第十五屆獲獎情況見下表:
項目類別 |
作品名稱 |
作者姓名 |
指導教師 |
等級 |
職業規劃類 |
職業生涯規劃設計方案 |
孫曉朋 |
張運多 |
一等獎 |
職業規劃類 |
職業生涯規劃設計書 |
紀善城 |
張鑫 |
二等獎 |
征文演講類 |
《弘揚愛國精神,做優秀職專人》 |
李岳涵 |
詹妮、朱澤宇 |
一等獎 |
征文演講類 |
《行在當下,振興中華》 |
趙瀅 |
田浩 |
二等獎 |
德育實踐活動案例 |
《守護中國紅,樹立報國志》 |
朱澤宇姜程遠 |
張莉莉 |
一等獎 |
3.5.6學生社團開展情況
學校大力推進社團建設,以“學校引導、自主選擇、發展特長、培養能力”為核心,以“1+N”的社團模式為依托,讓學有余力的學生,在掌握本專業技能的同時依據興趣選擇其他專業社團,讓學生人人在社團,人人一專多能。學校團委同時以“定活動時間、定活動場所、定活動內容、定指導教師、定活動人員”的措施為保障,保證活動質量,力求培養高素質、有個性的復合型技能人才。2019年,學校共設立社團31個。
圖8:學校社團活動掠影
附表:我校社團活動情況一覽表
序號 |
社團名稱 |
培育精品活動項目 |
指導教師 |
1 |
春風禮儀 |
頒獎禮儀、導游等 |
付琳琳 |
2 |
茶藝調酒社團 |
調酒、茶藝展示等 |
何 楊、黃曉萌 |
3 |
沐春社團 |
旅游講解 |
劉偉東 |
4 |
金剪子社團 |
服裝設計、制作 |
蔣曉寧、叢萃燚 |
5 |
新形象社團 |
理發、美發、燙發等 |
黃紀原 |
6 |
肯攀登社團 |
電工電子 |
孫顯增、崔子林 |
7 |
精英數控社團 |
數控車床 |
李新宇、張興禾 |
8 |
極速龍車社團 |
車輛升級改裝、新能源汽車的組裝和開發 |
張 健、張士玉、卜興廣 |
9 |
炫彩部落 |
平面設計與動漫 |
韓 鋼、韓 雙、盧慶華 |
10 |
非凡工藝普車社團 |
工藝品加工工藝 |
劉日旭、汪振明 |
11 |
閃亮鐵藝焊接社團 |
國內外焊接技術 |
李春發、王秉權 |
12 |
謹眾迪社團 |
汽車先進的技術知識 |
楊勝利、卜興廣 |
13 |
火星人影視工作室 |
3D動漫 |
王 前、宋美霖、姜 蕾 |
14 |
火鳳凰 |
中西餐烹調等 |
賀德強、薛延斌、侯 振 |
15 |
魔法師 |
面塑 |
王昱晴、張曉峰、聶云芳 |
16 |
果蔬造型師 |
雕刻 |
姜俊東、曲家安、曲振飛 |
17 |
指間飛揚社團 |
點鈔等 |
高愛華 |
18 |
鍵舞翰林社團 |
傳票 |
趙 輝 |
19 |
巧手美工社 |
美工 |
宋 楊、盧鴻鈞 |
20 |
尚樂合唱社團 |
聲樂 |
孫羅敷、馬宏玲 |
21 |
足球社 |
足球 |
劉穎強 |
22 |
籃球社 |
籃球 |
于元鎮、孫永鑫 |
23 |
羽毛球社 |
羽毛球 |
李承業 |
24 |
乒乓球社 |
乒乓球 |
萬吉國、呂遠鵬 |
25 |
文學社 |
朗誦、寫作、演講等 |
劉 偉 |
26 |
志愿者服務隊 |
志愿服務等 |
王 莉 |
27 |
舞蹈社 |
街舞等 |
潘 玥 |
28 |
廣播站 |
校園廣播、廣播站等 |
鄒德普、李 剛 |
29 |
書畫社 |
書法、繪畫等 |
王向明、王金鵬 |
30 |
小記者團 |
寫作、采訪等 |
王向明 |
31 |
國旗班 |
升旗儀式 |
譚艷波 |
學校黨委下轄4個黨支部,現有黨員 156人,黨員中女黨員93 人、少數民族黨員22人, 35歲以下黨員19人。
2019 年,學校黨委認真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認真學習《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學習綱要》和《習近平關于“不忘初心、牢記使命”論述摘編》,堅持“從嚴治黨”的理念,認真開展“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繼續推進“兩學一做”學習教育常態化制度化,進一步推進黨支部規范化建設和星級黨支部建設,通過開展一系列學習教育活動,增強了黨組織戰斗堡壘和黨員先鋒模范作用。廣大黨員立足崗位,教書育人,克己奉公,發揮先鋒模范作用。學校涌現出全國模范教師、遼寧省學科帶頭人、省優秀科研工作者、丹東市優秀黨員等一批先進典型。
4.1校企合作開展情況和效果
4.1.1 建立“校企互動雙向培訓培養工作機制”。企業與學校合作制定人才培養、課程開發,選派專業技術人員到校授課,指導帶領學生實習實訓;學校為合作企業實施“訂單培養”,或根據企業需求,通過招工培訓為企業輸送符合技能需要的員工,校企雙方實現深度融合。
4.1.2 開展產教結合、“企中!鞭k學模式。與曙光汽車集團有限公司等合作,建成生產性校內實訓基地;與企業合作,建設實訓導師工作室;與北京數碼大方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合作,建設“數字化仿真室”,實現學習與生產一體化。
4.1.3 加強校外實訓基地建設。我校累計建設校外實習實訓基地110個,具體見附表。兩年累計1500學生在校外實訓基地頂崗實習,培養和鍛煉了實踐技能。
4.1.4 組建校企合作訂單班、冠名班。與丹東克隆集團股份有限公司、遼寧曙光汽車集團股份有限公司等企業實施“訂單”“冠名”培養,推動了丹東經濟社會發展。
附表:丹東市中等職業技術專業學校校企合作企業統計表一覽表
序號 |
專業名稱 |
校企合作企業 |
備注 |
1 |
高星級飯店運營與管理 |
丹東新安東閣酒店 |
|
南京索菲特銀河大酒店 |
新增 |
||
北京外交人員服務局 |
|
||
丹東福瑞德大酒店 |
|
||
丹東希爾頓花園酒店 |
新增 |
||
丹東中聯大酒店 |
|
||
丹東鴨綠江大廈 |
|
||
國務院機關事務管理局西山服務局 |
|
||
煙臺海灣麗景大酒店 |
|
||
北京易尚諾林大酒店 |
|
||
空軍裝備研究院航空氣象所 |
|
||
北戴河外交人員賓館 |
|
||
外交部機關及駐外機構服務中心 |
|
||
北京釣魚臺國賓館 |
|
||
航空航天部翠云山莊 |
|
||
商務部會務中心 |
|
||
海關總署培訓中心 |
|
||
萬達嘉華酒店 |
|
||
2 |
服裝設計與工藝 |
丹東永聯服裝公司 |
|
丹東新龍泰服裝實業有限公司 |
|
||
丹東衣諾服裝有限公司 |
|
||
大連永泰服飾有限公司 |
|
||
丹東龍吉利服裝公司 |
|
||
丹東恩斐服裝公司 |
|
||
丹東飛麗達針織服裝公司 |
|
||
丹東唐人服裝飾品公司 |
|
||
3 |
商務韓語 |
丹東安東閣 |
|
丹東新瑪特 |
|
||
丹東新一佰 |
|
||
丹東火車站 |
|
||
丹東客運站 |
|
||
丹東海關免稅店 |
|
||
丹東匯僑名品店 |
|
||
4 |
機電技術應用 |
遼寧中遠汽車部件制造有限公司 |
|
丹東通博電器集團有限公司 |
|
||
丹東鑫瑞汽車銷售有限公司 |
|
||
丹東承業零部件制造有限公司 |
|
||
丹東克隆集團 |
|
||
丹東東方測控技術有限公司 |
|
||
丹東華通測控有限公司 |
|
||
丹東五一八內燃機配件公司 |
|
||
丹東市東發集團股份有限公司 |
|
||
丹東市恒星泵業有限公司 |
|
||
遼寧金立電力電器有限公司站 |
|
||
丹東奧龍射線公司 |
|
||
遼寧曙光汽車制造有限公司 |
|
||
丹東市黃海汽車配件制造有限公司 |
|
||
青島海爾空調電子有限公司 |
|
||
青島三瑩電子有限公司 |
|
||
丹東通海電氣有限公司 |
|
||
5 |
計算機應用 |
沈陽鵬博士網絡服務有限公司 |
|
達榮信息技術有限公司 |
|
||
丹東市昊天城市周刊 |
|
||
丹東華美科技大廈 |
|
||
沈陽貝得數據服務有限公司 |
|
||
丹東銀河電子科技有限公司 |
|
||
丹東愛你寶貝兒童攝影 |
|
||
丹東市金鼎傳媒有限公司 |
|
||
白山照相館 |
|
||
華人婚紗攝影 |
|
||
6 |
會計專業 |
丹東安東閣旅游服務有限公司 |
|
丹東恒興鐘表珠寶金城有限公司 |
|
||
丹東樂購生活購物有限公司錦山分公司 |
|
||
丹東陽光建材有限公司 |
|
||
丹東東發(集團)有限公司 |
|
||
首都國際機場 |
|
||
丹東市百衣百順服飾有限公司 |
|
||
7 |
學前教育 |
丹東市童盈幼兒園 |
|
丹東市格林優貝幼兒園 |
|
||
丹東市左岸新區幼兒園 |
|
||
北京市培基教育機構 |
|
||
北京魯藝之星幼兒園 |
|
||
丹東大風車幼兒園 |
|
||
丹東市小貝殼幼兒園 |
|
||
丹東市晶晶回族幼兒園 |
|
||
8 |
美發與形象設計 |
丹東喬雅美發造型 |
|
丹東詩莉花美容院 |
|
||
丹東新運美容美發機構 |
|
||
丹東韓藝美發造型 |
|
||
丹東慧東養生尊尚城 |
|
||
東港欣藝美容院 |
|
||
丹東超越美容院 |
|
||
丹東慧美美發機構 |
|
||
9 |
中餐烹飪與營養膳食 |
丹東瑞心中聯酒店 |
|
丹東安東大世界 |
|
||
丹東郵電大廈 |
|
||
丹東新安東閣酒店 |
|
||
北京西苑大飯店 |
|
||
北京寶辰飯店 |
|
||
杭州索菲特西湖大酒店 |
|
||
杭州雷迪森鉑麗飯店 |
|
||
寧波遠洲大酒店 |
|
||
丹東華府酒店 |
|
||
丹東鴨綠江大廈 |
|
||
丹東萬達廣場萬達嘉華酒店 |
|
||
10 |
計算機平面設計 |
奧澤設計 |
|
金夫人影城 |
|
||
丹東愛尚視覺影樓 |
|
||
白山照像館 |
|
||
盛和廣告公司 |
|
||
丹東阿漫童話 |
|
||
遼寧萬邦供求信息廣告有限公司 |
|
||
丹東匯隆實業發展有限公司 |
|
||
丹東時尚影樓 |
|
||
11 |
汽車運用與維修 |
遼寧曙光汽車集團股份有限公司 |
|
丹東黃海汽車配件制造有限責任公司 |
|
||
丹東中博汽車部件制造有限公司 |
|
||
丹東承業汽車零部件制造有限公司 |
|
||
丹東鑫瑞汽車制造有限公司 |
|
||
丹東通博電器集團有限公司 |
|
||
丹東申遠汽車部件制造有限公司 |
|
學校非常重視專業人才培養方案的優化和修訂,根據經濟社會發展的需求和人才模式的改革與創新適時修訂培養方案。各專業人才培養方案形成鮮明特色:將理論教學與實踐教學融為一體,創設理論與實踐教學融通情境,理實一體化,突出實踐性,讓學生在模仿企業生產環境的真實崗位上進行專業技能訓練;工學一體化,突出職業性,以職業工作任務活動為導向,以項目為載體,實施基于工作過程的項目化課程教學,在真實的企業工廠環境中開展教學活動,讓學生在“做”中學,老師在“做”中教(指導),充分體現了教學過程的職業性;學校借助示范校建設的契機,充分發揮各類專項資金的帶動作用,大力加強實驗實訓條件建設。學校建設有 49個校內實訓室、建筑面積16497平方米。實驗實訓設備總值2830萬元,開設實訓項目136個。
學生校內實習實訓情況見下表(部分):
實訓班級 |
實訓項目 |
實訓時間 |
指導教師 |
實訓地點 |
16機電班 |
PLC實訓 |
周一5-6節;周二3-4節 |
趙明明、 孫英琪 |
4號實訓樓 |
數控實訓 |
周二1-2節;周四1-2節 |
徐子龍、 婁炳文 |
4號實訓樓 |
|
電工實訓 |
周三1-2節;周五1-2節 |
孫顯增、 單英杰 |
4號實訓樓 |
|
16汽修1班 |
發動機 |
周二7-8節;周四1-2節 |
楊勝帥、 孫義明 |
4號實訓樓 |
汽車電氣 |
周三5-6節;周五1-2節 |
張建、張士玉 |
4號實訓樓 |
|
底盤實訓 |
周三1-2節;周四5-6節 |
卜興廣、齊全 |
4號實訓樓 |
|
17服裝班 |
設計基礎 |
周五2-4節 |
叢翠燚 |
3號實訓樓 |
結構制圖 |
周一5-8節;周三1-3節 |
李欣 |
3號實訓樓 |
|
縫制工藝 |
周二1-3節;周三6-8節 |
侯獻君 |
3號實訓樓 |
|
16旅服1班 |
模擬導游 |
周四5-6節;周五3-4節 |
劉偉東 |
1號實訓樓 |
茶藝 |
周四1-2節 |
何陽 |
1號實訓樓 |
|
調酒 |
周四3-4節 |
黃曉萌 |
1號實訓樓 |
|
17酒店班 |
餐飲 |
周三6-8節 |
付琳琳 |
1號實訓樓 |
客房 |
周三2-4節 |
王雅楠 |
1號實訓樓 |
|
前廳 |
周四5-6節 |
高原 |
1號實訓樓 |
|
16平面班 |
PE |
周三3-4節;周一7-8節 |
宋美霖 |
2號實訓樓 |
計算機設計 |
周二3-4節;周四1-2節 |
孔文旭 |
2號實訓樓 |
|
3D |
周一5-6節;周三5-6節 |
王前 |
2號實訓樓 |
|
Corel |
周四5-6節;周二5-6節 |
蔣曉寧 |
2號實訓樓 |
|
flash |
周五1-2節;周三7-8節 |
盧慶華 |
2號實訓樓 |
4.3 集團化辦學情況
學校積極參與職教集團,由本校牽頭組織的職業教育集團有丹東現代制造業職業教育集團、丹東中職服務教育集團、丹東中職信息技術教育集團、丹東中職藝術設計教育集團,并參與遼寧儀器儀表教育集團、力求實現行業、企業和職業教育資源優勢互補、資源共享,為區域發展提供人才支撐。
5.1 技術技能人才培養
學校堅持“培育技能人才,提升職業素養,服務區域經濟”的辦學宗旨,初步形成“升學有優勢,就業有技能”的格局,堅持“依法治校、質量立校、管理興校、品牌強!钡霓k學理念,堅持“以立德樹人為根本,以知識技能為核心,以促進就業為導向”的育人指導思想,堅持“中職為本,多元辦學,改革創新,提升質量,打造品牌”的整體發展思路,推進技術技能人才的系統培養,在廣泛調研的基礎上,加大與企業合作交流,重視學生崗位能力的培養,通過“生產性”實訓、頂崗實習等一系列實訓環節,把專業知識與實習實訓有機結合,前移課堂教學至企業崗位,從而使教學過程與就業崗位之間實現“零距離”對接。
5.2 社會服務
學校與江畔社區、左岸社區、文安社區緊密聯系,開展社區培訓服務,開辦了社區課程,利用職教活動周和日常課余時間,傳播職業教育正能量、好聲音、新形象,展示了學校辦學條件及社會服務能力,擴大了職業教育影響力,使社會了解職教、體驗職教、參與職教、共享職教成果,提升職業教育社會影響力和吸引力,增強了社會對職教人才技能培養和實踐教育的直觀認識,向公眾充分展示了職業教育改革發展成果和職教學生風采。
5.3 對口支援
我校高度重視寬甸縣紅石鎮長江村的脫貧工作,面向廣大黨員和教職員工提出“買產品、共扶貧、獻愛心”等口號,推動教職員工在脫貧攻堅中爭當先鋒,同時依托學校食堂,幫助長江村發展壯大村級集體經濟。
校級幫扶成效顯著。學校依托校舍聯動技能服務站,積極踐行職業教育服務社會、服務農村、服務農民的社會責任感。學校與振興區文安社區開展校社聯動,學校每月指派師生到社區對他們進行烹飪、美發、服裝等方面的專業培訓,提升實業農民就業能力,為村級經濟發展做出了積極貢獻。
學校面向社會大力開展職業技能培訓,在江畔社區、文安社區、左岸社區開展了聲樂、韓國語、舞蹈、美發和面點等項目的培訓,目前累計培訓3000多人次。走進湯池鎮金固村村民活動中心開展新型職業農民培訓。
6.1經費
2019年,按照教育費附加的30%用于職業教育的政策性經費基本落實到位。2019年,我校生均撥款經費為4000元,已落實到位。兼職教師經費、校企合作發展專項資金、創新創業教育專項資金以及職業院校技能大賽專項資金等資金投入的長效機制正逐步落實。
6.2 政策措施
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視職業教育,極大改善學校的辦學條件,同時制定相關政策,努力提升職業教育辦學能力和水平。主要政策措施如下:
一是為加快現代職業教育發展,丹東市人民政府成立了職業教育工作領導小組,出臺了《丹東市人民政府關于加快發展現代職業教育的實施意見》,深化職業教育教學改革,全面提高人才培養質量。
二是為深化全市中等職業教育教學改革,全面提高人才培養質量,加快培養技能型人才和高素質勞動者,丹東市教育局局出臺了《丹東市深化職業教育教學改革全面提高人才培養質量的實施方案》、《丹東市中等職業學校專業兼職教師管理辦法》、《丹東市中等職業學校青年教師企業實踐實施辦法》,促進職業教育健康持續發展。
三是擴大學校辦學自主權,2019年有3名新教師入編。同時學校根據需要,自主招聘教師,給予財政補貼。
學校在長期的辦學中,積累的很多經驗,涉及德育工作、教學改革、校企合作、管理創新等各個方面,現選取兩則典型案例。
丹東職專大力推進職業教育現代化
丹東職專在市教育局的領導下,全面學習貫徹全國教育大會精神,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圍繞習近平總書記在遼寧考察時和在深入推進東北振興座談會上的重要講話,創新體制機制,大力推進職業教育現代化。
一、以服務丹東發展為己任,推進職業教育現代化
區域性是職業教育的一個重要特征,丹東的職業教育一定要立足丹東,為丹東經濟社會發展服務,為重振丹東輕工業名城雄風提供技能人才支撐,不斷完善質量保證體系,努力實現創新驅動發展。
圍繞丹東產業升級改造調整專業。一是圍繞丹東的優勢產業開設專業或專業方向。圍繞丹東儀器儀表產業園開設精密儀器加工專業,解決儀器儀表、手表加工組裝等技術工人短缺的困難;二是根據丹東輕工名城發展狀況調整專業方向。
圍繞輕工名城做優做強學校傳統相關專業,使這些專業和丹東產業發展同頻共振。旅游服務是國家級示范專業建設點,烹飪專業深受學生及家長認可,服裝專業是省示范專業、省創新型實訓基地,進一步做強、做精、做好。
深化辦學模式、人才培養模式、教學模式、評價機制等方面的改革,構建“崗學對接、學訓交替”的人才培養模式。構建“理實一體、教學做合一”的教學模式。構建“理實一體、能質并重”的課程體系。健全“發展骨干、專兼結合”師資隊伍建設機制。確立“校部分層、條塊結合”的立體化管理體系,建成現代學校治理體系,促進學校規模、結構、質量、效益的協調發展。
二、推進產教融合、校企合作,推進職業教育現代化
產教融合、校企合作是職業教育性質的外在表征,是職業教育的基本形態。職業教育發展史,其實就是一部產教融合、校企合作的理念和實踐不斷創新的歷史。目前學校校企合作只是簡單地把企業作為學生頂崗實習基地,合作的深度和廣度遠遠不夠,沒有形成符合市場規律要求的產教結合機制。
學校進一增強與我市主導產業對接的職教集團職能,依托學校牽頭的丹東現代制造業職教集團,培養裝備制造業中高級技工隊伍,強化培訓功能。開展為本地企業定向培養,主動溝通本地企業,定期組織學生參觀考察,增強學生對本地企業的好感度。
學校加強校企合作機制建設。進一步完善校企合作理事會制度,聘請企業經營管理人員、技術人員擔任專業建設和教學管理部門成員,將企業標準引進專業建設,形成校企“二元”主導、協同育人模式。
學校開展多元投資共建實訓基地。積極爭取企業和社會力量投資興建或校企共建實訓基地,探索建立集教學、培訓、服務、職業技能鑒定等多種職教資源于一體的實訓基地,形成前校后廠、校企合一的辦學實體,促進學校與企業良性互動。
三、創新人才培養模式,推進職業教育現代化
創新人才培養模式。探索建立“崗學對接,學訓交替”的人才培養模式,發揮企業育人的重要作用,將企業崗位需求融入教學全過程,增強實踐性教學內容。及時將企業行業的新標準、新規范、新技術納入教學中,會同企業共同制定教學計劃、專業標準,推進人才培養鏈與產業鏈相融合。
完善多元評價機制。主動邀請合作企業、用人單位、教學研究機構等,組織教學診斷與改進工作,接受社會監督,不斷提升辦學質量。
開展學生職業道德和“工匠精神” 培育活動,將職業道德、職業精神、人格修養貫穿學生職業生涯規劃教育中,為學生成長成才、終身發展打下基礎。
創新創業教育實踐活動。開設好就業指導課程,加強學生就業指導,建立學生創業實訓培訓基地,孵化基地和小微企業創業基地等創新創業教育實踐平臺。
四、提升師資隊伍整體水平,推進職業教育現代化
建立激勵機制,制訂政策,支持、保障中職師資來源渠道的暢通。與丹東產業對接,根據專業教學需要,每年吸納專業知識扎實、專業技能熟練的職業師范院校畢業生,聘請行業、企業中具有教學能力的高級技術人員和能工巧匠擔任兼職教師,以加強學校與市場的聯系,增加學校培養人才的針對性,提高學校專業教學質量和服務能力。
加大“雙師型” 教師培養力度。采取多種方式,保障專業教師到企業開展生產實踐和培訓,引導專業教師及時了解企業、行業新技術、新工藝、新設備,促進教師更新觀念,改進教學方法。
進一步實施師資隊伍結構優化工程。學校打造“省級專業帶頭人、市級專業帶頭人、骨干教師、青年教師”四級梯次培養機制,通過校培、市培、省培、國培“四級培訓”提升教師教育教學能力。實施“青藍工程”,使青年教師成長為教學能手和教學骨干。
進一步抓好師資隊伍素質提升工程。通過“教研引領、名師導航、企業實踐”等培養路徑,實施課程開發、實訓基地建設和科研課題引領等項目,實現了教師德育工作能力、專業教學能力、實訓指導能力和“理實一體化”教學能力等綜合素質的提升。
丹東職專全體教工將凝心聚力,真抓實干,解放思想,改革創新,辦好人民滿意的職業教育,為丹東經濟發展提供人才支撐,貢獻力量!
丹東職專:落實職教改革方案 深化校企合作關系
國務院出臺了《國家職業教育改革實施方案》(簡稱職教改革方案),對深化職業教育改革作出重要部署。職教改革方案針對一些多年來難以解決的困擾,甚至阻礙職業教育發展的關鍵性、核心性問題,提出了一系列突破性的解決方案。丹東職專作為國家中等職業教育改革發展示范學校,今后將認真落實職教改革方案,進一步深化教育改革。
伴隨著和煦的春風,丹東職專迎來新學期,也盼到了職業教育深化改革的春天——職教改革方案的頒布,這份被看作“辦好新時代職業教育的頂層設計和施工藍圖”的方案,指出“職業教育與普通教育是兩種不同教育類型,具有同等重要地位!辈粌H明確了職業教育在我國教育體系中的重要地位,也為職業教育指明了未來的發展方向。
3月7日上午9點,丹東職專邀請我市十余家合作多年的行業企業,舉辦校企深度合作座談會。參會的企業及單位有:遼寧曙光集團、五一八內燃機配件有限公司、丹東克隆集團、英普朗特科技有限公司、東發集團、和本精密公司、福瑞德大酒店、富力萬達嘉華酒店、晶晶回族幼兒園、童盈幼兒園、愛童幼兒園、東港六一幼兒園、慧美美容美發連鎖機構等。
會上,丹東職專負責人圍繞貫徹落實職教改革方案,結合本地區本學校的實際,提出了未來學校與企業深度合作、深化產教融合的六個工作思路,即共同推進現代化學徒制、共建企業大師工作室、實施訂單培養、開發校企合作課程、教師到企業實踐與培訓企業員工、校企共建生產性實訓基地。
記者了解到,作為市教育局直屬的國家重點職業學校,丹東職專認真貫徹落實《丹東市教育局關于加快我市中等職業教育創新發展提高服務經濟社會能力的意見》,多年來始終把滿足我市企業用工需求,放在學生培養的首位,學校每年畢業學生在我市就業達70%以上。由于學生所學專業與企業所需崗位精準對接,雙向選擇,幾年來,從職專走出的畢業生,接地氣、服水土、受歡迎。目前,丹東職專設有七個專業部,十余個專業和專業方向。到了實習季,這些專業的學生供不應求。隨著前述六個工作思路的全面鋪開,可以讓未來的校企對接越發順利與準確,也更有助于學生對未來職業規劃的掌控和發展。
會上,校方認真聽取了企業的建議與意見。遼寧曙光集團的企業代表,闡述了未來企業將發展新能源汽車的用工方向,建議增加電工、焊工等相關專業;合作多年的五一八內燃機配件有限公司的企業代表,贊賞丹東職專的校容校貌、師資力量、學生素質及辦學理念,并表示企業對畢業生的需求大,希望學校擴大招生;遼寧克隆集團的企業代表,對校方提出的“學徒制”產教融合方式非常認可……
通過深入溝通,校企雙方就職業教育的共同發展、助力地方經濟壯大及學生的職業發展與規劃等,進行了多方面探討,深度交換意見。雙方表示,要共同努力,為學生及畢業生實習、就業創造良好條件,服務丹東經濟社會發展,實現校企合作共贏。
企業方對學校提出的“訂單式”完善專業課程和培養人才的想法十分歡迎,表示非常愿意與學校聯手,在共建企業大師工作室、開發校企合作課程、教師到企業實踐與培訓企業員工、校企共建生產性實訓基地等方面深度合作。校方也就企業提出的意見和建議,給出積極回應,并表示未來會進一步改革、完善。
多年來,丹東職專在校企合作、產教融合道路上越走越寬闊,思路越來越明朗。他們積極聽取企業意見,了解學生心聲,調查市場需求,制訂有針對性的技能型人才培養方案,為助力地方經濟添磚加瓦。據悉,包括曙光集團在內的我市數家企業,與丹東職專簽訂了校企合作共同培養技能型人才協議。
讓無業者有業,使有業者樂業。從就業、創業的維度考量,以當前推動社會高質量發展、壯大實體經濟中,需要數量充足的技術技能人才為支撐,職業教育肩負著傳承技術技能、培養多樣化人才的使命。未來,丹東職專將進一步對接市場需求,更大規模開展職業教育和培訓,幫助學生掌握一技之長,以實現更高質量、更充分的就業、創業。
問題一:我校獲得國家首批汽車運用與維修專業1+x證書制度試點工作,目前在實訓場所、設備設施等方面與國家標準有較大差距。
解決措施:
1.爭取再建一個實訓基地,將學,F有專業實訓室重新統籌整合規劃。
2.在教育附加、質量提升工程等職教專項資金方面爭取給予學校傾斜、支持。
問題二:教師整體水平還有待提高。
解決措施:
1.構建現代化的師資隊伍機構。完善學校、行業企業協調培養的現代化教師隊伍建設機制,加強師德師風建設,形成一支以名師為表率、以專業帶頭人為引領、以骨干教師為支撐的具有現代職業教育素養的教師隊伍。
2.加大“雙師型” 教師培養力度。采取多種方式,保障專業教師到企業開展生產實踐和培訓,引導專業教師及時了解企業、行業新技術、新工藝、新設備,促進教師更新觀念,改進教學方法。
題三:人才培養模式創新力度不夠。
解決措施:
1.進一步完善課程體系。發揮企業育人的重要作用,將企業崗位需求融入教學全過程,增強實踐性教學內容。及時將企業行業的新標準、新規范、新技術納入教學中,會同企業共同制定教學計劃、專業標準,推進人才培養鏈與產業鏈相融合。
2.開展校企聯合進行教學診斷與改進工作。主動邀請合作企業、用人單位、社會第三方力量、教學研究機構等,組織教學診斷與改進工作,接受社會監督。
3.全面開展學生職業道德和“工匠精神” 培育活動,將職業道德、職業精神、人格修養貫穿學生職業生涯規劃教育中,為學生成長成才、終身發展打下基礎。
4.大力開展創新創業教育實踐活動。開設好就業指導課程,加強學生就業指導,建立學生創業實訓培訓基地,孵化基地和小微企業創業基地等創新創業教育實踐平臺。
學校的發展得到社會的認可,近幾年學校先后榮獲國家中等職業學校改革發展示范學校、遼寧省教育系統先進單位、遼寧省教育系統家長學校省級示范校、遼寧青年志愿者行動優秀組織獎、丹東市先進集體、市教育系統先進基層黨組織等榮譽稱號。多家新聞媒體多次對學校進行宣傳報道,《中國教育報》、《德育報》、《中國職業技術教育》等國家級新聞媒體宣傳報道4次,《遼寧日報》等省級新聞媒體報道2次,《丹東日報》、《鴨綠江晚報》、《丹東廣播電視報》、丹東電視臺、丹東電臺等市級新聞媒體報道近100次,收到了良好的社會反響。